沈阳市低空经济全领域场景谋划工作指南(2025年版)
为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积极推动低空全领域场景建设对各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牵引带动作用,推进低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规模化应用,助力我市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高地,制定本工作指南。
一、总体要求
实施低空经济全领域场景谋划建设是培育壮大低空经济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是开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示范应用、产业培育、资金争取、试点创建等工作的重要基础,对迅速构建我市低空经济框架体系、壮大产业规模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全领域场景谋划,主要围绕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低空技术创新、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等五大方面,开展全链条、全业务、全生态场景谋划,从需求侧谋划形成低空场景机会清单,从供给侧支撑提出场景建设能力清单,并对已建成并具有特色示范效应的场景列入标杆示范案例清单。建立应用场景建设撮合对接机制,加快推进场景项目分批落地实施,形成以场景促进应用、以应用带动产业、以产业激发场景的良性循环。
二、工作原则
- 系统谋划低空全领域场景。要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构建全链条、全业务、全生态低空经济体系,积极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和平台思维,系统开展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低空技术创新、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等五大场景谋划。
- 适度超前谋划基础设施建设场景。围绕低空运营服务相关场景需求,确保实现“六得三能”,在部分示范地区适度超前谋划航路航线网、起降点(场)设施网、空管设施网、安全防控设施网以及低空飞行服务站等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场景。
- 需求牵引搭建低空运营服务场景。坚持政府先行、国企协同,创新挖掘政府、国企、事业单位在低空公共服务领域场景机会,整合谋划在政务服务、市政管理、医疗救援、国土测绘等方面示范应用场景。引导社会企业开展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领域低空服务场景开发和示范应用。
- 补链强链谋划建设飞行器制造场景。制定低空飞行器全产业链图谱,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和产业布局,对照图谱积极谋划低空飞行器整机、关键系统、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等生产制造场景,打造低空飞行器全链条产业体系。
- 优化生态谋划技术创新和飞行保障场景。支持企业在无人机整机、电池、电控及核心部件等方面提出技术攻关场景需求,推进与驻沈高校、科研院所撮合对接。全面谋划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适航审定、飞行培训、大型活动等飞行保障场景,完善低空经济生态体系。
三、场景谋划主要方向
(一)实施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的场景
- 低空空域及航路航线体系规划建设。主要包括编制区域空域划设方案及低空空域规划、制定目视飞行航图及飞行规则、规划设计低空载人载物“干-支-末”航路航线体系、开发城市实景三维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等开发应用场景。
- 地面配套基础设施网建设。主要包括编制地面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通用机场改造和能力提升,布局建设小型起降点、中型起降场、大型起降枢纽、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起降场、直升机起降平台等起降设施,以及相关配套的备降、停放、补能、销售、维修保养等设施建设场景。
- 空管基础设施网建设。主要包括为满足低空飞行管控及飞行服务需求,依托5G及5G-A(通感一体)、北斗、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低空雷达等相关技术而系统实施的通信、导航定位、监视、气象等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场景。
- 安全防控设施网建设。主要包括为满足政府机关、军队、重要科研单位等要害场所安全需要,布局实施的雷达、无线电侦测、光电侦测等多源探测系统建设,以及干扰、诱骗、拦截、打击等反制系统等设施及平台建设场景。
- 低空飞行服务站建设。主要包括满足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实施的低空飞行服务站、低空飞行服务管控平台、低空飞行数字底座系统、低空飞行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低空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场景。
(二)实施低空飞行器生产制造及配套能力建设的场景
- 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能力提升建设。主要包括培育本地、招引外埠通用航空整机、各类无人机、eVTOL及民用直升机等整机制造、改装相关企业,在沈实施的厂房、设备及智能化等生产设施建设,提升低空飞行器制造能力的场景。
- 关键系统部件配套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为满足低空飞行器整机总装制造配套需求,实施的动力、飞控、导航、通信、航电机载、抗干扰、智能驾驶等系统部件研发生产设施建设,提升系统部件配套能力的场景。
- 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为满足低空飞行器整机总装制造、系统部件配套需求,实施的主控芯片、电池、电机、摄像头、控制器、传感器、桨片机身、机臂、起落架等核心零部件生产设施建设,提升核心部件配套能力的场景。
- 基础材料生产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为满足低空飞行器机身制造以及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生产所需材料需求,实施的高强度抗腐蚀合金材料、高弹性模量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正负极材料、电解质等基础材料研发生产设施建设的场景。
- 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主要包括为加快形成低空经济相关产业集聚效应,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实施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区、科创园区、孵化器等产业集聚载体场景,以及配套建设的检测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场景。
(三)拓展低空飞行活动应用的场景
以有人或无人驾驶低空飞行活动对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农业生产、城市治理、交通出行、旅游观光等领域业态进行赋能,打造一系列“低空+”应用场景。
- “低空+”物流运输场景构建。聚焦“干-支-末”物流配送需求,谋划“都市圈”城际航线,探索建设通用机场低空物流集散中心,打造跨地市低空物流网络等应用场景。布局市域内低空运输,探索在物流园区、快递分拨中心建设无人机物流节点及市域内快速转运医疗物品、农产品、高附加值商品等应用场景。开展末端配送智慧物流,探索商区、校区、园区、社区等低空无人机配送、闪送及无人机乡村低空配送等应用场景。
- “低空+”应急救援场景构建。主要包括低空飞行器在抗灾抢险、医疗救护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围绕抗灾抢险低空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空中侦查勘测、空中指挥调度、空中消防灭火、空中紧急输送、空中搜寻救助、空中应急通信等低空抗灾抢险应用场景。围绕低空医疗救护工作,谋划打造药品快速运输、医患快速转运、血液中心至医院间冷链常态化配送等低空医疗救护应用场景。
- “低空+”农业生产场景构建。围绕促进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创新打造无人机施肥、无人机灌溉、无人机精准农业种植、无人机病虫害防治、无人机农作物生长检测、无人机饲料播撒、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农业保险勘察定损、无人机增雨抗旱和改善空气质量等新型农业生产场景,推动低空技术赋能农业发展。
- “低空+”城市治理场景构建。主要利用北斗、5G及“摄像头+无人机”等低空技术和产品,拓展谋划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航空器在城市网格化管理、智能遥感监测网、交通执法、生态环境检测、安防巡查、水务监测、电力巡检、道路巡检、生态治理、老旧小区改造、重大活动安防保障等领域应用场景,提升城市智治效能。
- “低空+”城市交通场景构建。主要利用无人机和eVTOL等低空飞行器,围绕探索构建“30分钟 100km 城市圈、60分钟 200km 城际圈”的空地一体交通网目标,谋划打造市域内空中交通通勤、常态化低空短途飞行、定制化低空商务出行、“低空+轨道”空铁联运等应用场景。
- “低空+”文化旅游场景构建。将低空飞行与我市旅游资源紧密结合,打造低空观光、空中游览、航拍等多元化低空旅游场景。谋划动力三角翼、低空跳伞、滑翔伞、热气球等低空飞行消费场景。探索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融合我市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冰雪文化等要素,打造无人机编队表演等文旅消费场景。
(四)打造低空经济科技创新能力供给的场景
- 关键核心技术能力供给。围绕提升低空飞行器安全可靠应用需求,聚焦通航飞机、无人机、eVTOL等航空器,谋划高能量密度航空动力电池技术、高功重比航空电推进技术、高可靠性智能控制技术,适航安全性设计、高效率气动布局设计、电池失效管理、坠落安全、数据链安全、抗风扰控制、空域精细化管理、空管信息、低空反制等技术供给能力场景。
-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为充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发挥我市科研院所、高校、龙头企业在通航装备、系统、零部件、材料等优势,谋划建设低空经济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低空经济科技创新平台场景。
(五)完善低空飞行保障的场景
- 检验检测场景搭建。主要包括为保障低空飞行器制造安全,提升低空飞行器全产业链检验检测能力,谋划搭建覆盖飞行器整机、机载系统、关键零部件及材料的检验检测机构及无人机抗干扰、无人机反制等试飞测试平台场景。
- 适航审定场景搭建。主要包括为保障低空飞行器飞行活动安全,提升低空飞行器适航审定能力,谋划建设具备CMA、CNAS资质的中小型民用航空器、无人机、eVTOL、发动机及螺旋桨、飞行系统适航审定机构场景。
- 重大活动及赛事举办。主要包括为提升城市低空经济影响力,打造低空经济沈阳名片,谋划举办低空经济相关峰会、论坛、招商推介等大型活动场景,以及各类低空飞行器锦标赛、无人机竞速大赛等低空飞行赛事场景。
四、组织实施
围绕谋划场景需求机会、创新场景供给能力、打造典型示范场景案例、建立供需对接机制等4个方面开展低空经济全领域场景谋划工作。通过“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实现“为场景找市场,为技术找场景”,加快构建低空经济发展多元应用场景体系。
(一)从需求侧谋划场景机会清单
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行业龙头企业等场景机会提供方,围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搭建过程中衍生的低空智联基础设施、飞行器全产业链制造、科技创新能力、运营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为企业、高校院所、研发机构等提供场景机会。场景提供方可具体围绕以下5类场景特征进行谋划。
1.有开放意愿。场景机会提供方应具备所需的场地、资金、设施等条件,有意愿面向社会多元主体开放;
2.有落地可行性。场景机会应对技术、产品、模式、解决方案的应用提出明确、合理、可行的技术需求及指标;
3.有资源吸附性。场景机会应能够吸引和利用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以支持场景的建设实施;
4.有复制推广前景。场景机会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复制性,能够在其他环境中推广应用;
5.有示范带动作用。场景的实施要有示范性、带动性,所形成的成果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市场空间,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衍生与汇聚。
(二)从供给侧征集场景能力清单
企业、高校院所、研发机构等场景能力提供方,具备低空经济相关技术攻关、产品制造、运营方案、保障服务等场景搭建能力,可为场景机会提供方提供相关产品或服务。
1.场景能力供给方具备相应的生产、设计、关键部件制造、组装、软件系统集成能力,近三年未发生重大安全和环保事故;
2.新技术、新产品及相应解决方案符合我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方向;
3.场景能力供给方拥有新技术、新产品及相应解决方案的自主知识产权,或依法取得知识产权的使用权,无知识产权纠纷;
4.场景能力供给方新技术、新产品及相应解决方案具备首创性或可替代进口,质量可靠,相关技术指标在类似技术、产品、模式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从应用端形成场景标杆示范案例清单
由场景机会提供方联合场景能力提供方共同建设的,或实施主体独立开展建设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1.场景案例建设已建成,场景实施地点须在我市市域范围内;
2.场景案例符合低空经济应用场景重点领域范畴;
3.场景案例需具有创新性强、推广价值高、示范效应明显等特点,可形成完整行业解决方案。
(四)推动建立供需对接机制
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形成供需双方对接机制,定期对相关联的低空经济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场景建设需求方进行撮合对接,形成多方参与、公平竞争的长效对接机制。
1.开展场景征集。各地区、各部门期按照清单类型,面向相关领域、行业等,发布场景机会清单、场景能力清单、标杆示范案例清单征集通知。(附表1、附表2、附表3);
2.举办供需双方洽谈会。按照“三张清单”标准,各地区、各部门可自行组织场景机会业主方、场景能力供给方、技术专家、专业机构等围绕场景需求、技术应用、合作模式等进行场景遴选与打磨策划,形成有效的“三张清单”;
3.召开清单发布会。各地区、各部门通过门户网站、网络媒体、活动发布等线上、线下形式发布场景清单。鼓励企业开展同台竞技和技术产品公平比选,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对接合作;
4.进行示范推广。各地区、各部门每年遴选一批标杆示范场景,联动省市媒体及新媒体等各大头部平台宣传矩阵,大力宣传应用场景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并向全国发布推广宣传,加快形成示范效应。
附件:
1.沈阳市低空经济全领域场景机会清单(2025年)
2.沈阳市低空经济全领域场景能力清单(2025年)
3.沈阳市低空经济全领域场景案例清单(2025年)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