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西北政法大学与中国民航大学合作共建签约仪式暨座谈交流会在西北政法大学召开。会上,双方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成立“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中国民航大学校长丁水汀和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共同为“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揭牌。
“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依托陕西省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中国通用航空法研究所(西北政法大学与西安阎良国家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共建的全国首家通用航空法研究平台)、郑斌航空与空间法研究所、中国航空航天涉外法治研究团队成立,是西北政法大学与中国民航大学发挥各自学科特色优势,整合研究资源配置,探索合作共建模式,创新文理融合新文科智库建设机制,凝练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合作目标,共同推进中国低空经济重大法律问题攻关研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学术研究平台。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指出,通过搭建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这样一个载体,双方建立合作推进机制,强化资金支持,明确了低空经济法治蓝皮书的出版、低空经济法治论坛的举办、低空经济课题的研究以及高端航空法律人才的培养,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航空法(民间版)》起草迈出实质性步伐。
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丁水汀指出,成立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双方本着“共谋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在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通用航空法律体系建设、国际航空法领域的协同创新等方面深入合作,为我国低空经济的法治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据了解,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西北政法大学与中国民航大学将共同承担起航空法治人才培养的责任,发挥各自育人传统优势,加强学科建设、学术科研、师资建设、学生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围绕航空法治建立常态化的学术交流和学科专业互动机制,全方位提高航空法治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