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域开放是低空经济的核心。如果把政策准入设立起来,海外出口打通,低空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可期。”纵横股份创始人、董事长任斌日前做客《沪市汇·硬科硬客》第二季第3期节目“低空经济华丽起飞”时表示。
与此同时,任斌指出,当前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面临两个重要限制,一是空域受限导致飞行受阻,二是有优质产能但出口不畅。“因此我们希望打开盖子,适当放开海外出口渠道。”
此外,任斌特别呼吁无人机行业尽快设置准入门槛、出台准入政策,避免部分无人机爱好者的不规范操作引发事故,影响无人机企业的正常安全经营。
任斌认为,低空经济按场景划分,一是载人的低空交通,二是载物的低空物流,三是低空数字经济。其中,低空数字经济是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必由之路,未来增长将集中在智慧空管、智慧城市、智慧应急等领域。
展望未来,任斌认为,类似过去通讯和电子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从现在开始到未来5-10年,所有与低空经济相关的产业都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期。
纵横股份创始人、董事长 任斌
低空数字经济是基础设施
任斌认为,低空经济实际是低空飞行,低空飞行的目的有三,一是载人,二是运货,三是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从空中采集各种时空大数据。
上述三个目的对应着低空经济的三大场景:第一个场景是载人的低空交通,目前大家最关注的场景是eVTOL,即电动垂直起降的载人飞行。第二个场景是载物的低空物流,包括短途、长途货运,有人机和无人机。第三个场景是低空数字经济,包含了所有低空基础设施,和传统政务服务的巡检业务。
“低空数字经济是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必由之路。未来3-5年将实现爆发式增长,未来增长将集中在智慧空管、智慧城市、智慧应急等领域。”任斌指出,首先必须有低空数字经济,其次有低空物流,最后才能发展到低空载人飞行。
“低空数字经济相当于道路交通的红绿灯、道路法规、道路检测车,都属于低空基础设施范畴。”任斌表示,从空中采集的时空大数据本身是低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低空数字经济产生和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成果,能够赋能各行各业的治理,从而形成商业闭环。
实际上,聚焦工业无人机领域的纵横股份,正通过“无人机无人值守系统+AI+云平台”构建低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其中,无人机无人值守系统的规模化应用是低空经济中的一大创新引擎。
任斌表示,低空数字经济通过无人值守设备、无人值守机库、无人值守气象站等基础设施与指控中心、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基础动力。
其中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纵横股份已基于人工智能开发智能巡检系统,试点项目误报率降低90%。未来3年,AI将使无人机从“飞行工具”进化为“空中智能体”。
关于低空经济未来主要应用场景,很多人都在关注低空交通和低空物流。但任斌指出,应优先考虑成熟且能大量产生商业闭环的低空数字经济。
“物流和载人其实是传统的通航业务,通航业务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不能因为低空经济、油改电,就认为这两个业务能爆发式增长,还是要一步步来。”任斌说。
任斌认为,首先需要发展低空数字经济让我们飞起来,使飞行器更加成熟稳定,降低成本。“逐步发展低空数字经济,再发展物流和载人。最终,低空数字经济、物流和载人将百花齐放,实现良好发展。这需要一个过程。”任斌如是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纵横股份的工业无人机和低空数字经济在应急救灾方面,包括灾害预报,灾害发生时的侦察指挥、通讯,以及灾后重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任斌介绍,2024年应急部航空应急能力提升项目规划了200架无人机,纵横股份中标了30%份额60多套,当年已全部交付。
空域开放是低空经济的核心
在任斌看来,国家政策是低空经济的“空域开放钥匙”和“产业加速器”。他建议进一步释放120-300米的适飞空域,推动低空空域进一步开放,并简化低空空域审批流程,提升低空空域使用的便捷性。
“低空经济的核心就是空域开放。”任斌强调。
任斌表示,在空域管理方面,国家已成立空管委,各地的军民融合办负责管理空域,还有六大城市进行空域开放试点。特别是四川的军民融合办在空域开放试点方面做得非常好。预计四川省40多万平方公里的空域都会在300米以下完全开放。“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步伐。未来如果四川成功,那么全国低空经济将会有非常好的发展。”
在低空空域审批流程方面,据任斌介绍,此前申请空域非常困难,实际上执行的是“三报三批”。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UOM(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出现后,从2024年1月1日开始,120米以下划分大量的适飞空域,在适飞空域里,飞行通过UOM上报,上报完成后仍由空军航管处审批。”任斌指出,低空交通对空域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刚性,物流也是如此。
任斌表示,在低空数字经济中首先需要建立空管系统,要向空军证明能够管理好这个空域。
“完成这些事情之后,空军将空域审批交给我,我再做物流和交通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任斌指出,这也是他一再强调低空数字经济是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必由之路的重要原因。
“在飞之前,我会在系统上申报,没有否决,我就立刻能飞。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低空经济才能真正爆发。”任斌如是表示。
放宽出口的前提是设置准入门槛
“我们现在在全球低空经济企业中的优势,首先是无人机的研发、制造和产品探索方面。”任斌指出,中国低空经济产业的产品研发迭代速度非常快,也提供了大量场景,包括电网巡检、航空遥感,远远走在全世界前列。
“包括目前的垂直起降无人机,像我们的纵横大鹏的垂直起降无人机,实际上也比美军的Jump-20列装的时间要早,现在美国的战术无人机都采取我们的垂直起降复合翼构型,为了这个事情我们才受到美国的制裁。”任斌表示。
但与此同时,任斌也强调,虽然我们的产品迭代速度、对场景的应用,以及产品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领先于其他公司,但面临两个重要限制:一是空域法规无法跟进,导致飞行受阻。二是产能很好,却不允许优质出口,导致上层和下层之间存在隔阂。
“因此我们呼吁打开盖子,适当放开海外出口渠道。”任斌说,“在不影响世界局势、国家安全的情况下,适当的出口是好的选择。”
放宽出口的一个前提是做好准入。
任斌表示,由于无人机技术门槛低,导致两三个人就可以攒一个无人机。这样的无人机在天上飞行,可能导致事故,不利于空管系统和低空经济发展,会出一些意外事故,也会影响正规无人机公司的安全经营。
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无人机企业的准入制度,快速注册的企业买各种散件非法出口海外,导致出口混乱,因此出口管制特别严。
任斌希望顶层设计上,对于低空经济企业特别是无人机企业,尽快出台适当的准入制度。准入门槛可以从最初的低一点,逐渐严格。
“非准入企业在国内和国外都不允许运营,被准入的企业,整个出口将基本列入白名单,只要不违规,都可以出口。如果这样的话,会带来良性发展。”任斌指出,中国制造产能不向外出口,产能“内卷”实际上不利于经济发展。
任斌认为,从现在开始到未来5-10年低空经济都会有非常好的投资发展趋势,是一个被看好的行业。无论是运营场景的打造,产品,还是技术,所有与低空经济相关的产业都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期。
(来源:央广资本眼,记者 孙汝祥 实习生 王子曰)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内容来自网络,无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