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25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深圳、北京、成都列前三

首页 行业资讯 正文

3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25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指数》)。

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案例中心主任杨冠灿介绍,《指数》创新性地从技术创新活力、市场开拓潜力、生态协同能力和政策赋能效力四个维度,对我国58个城市的低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评估。

本次发布的指数评价体系包含4个维度、36项指标,重点选取低空经济企业总量、专业人才培养机构数量、产业园区规模等核心指标,精准刻画我国城市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结果显示,深圳市以90.0分的综合得分拔得头筹,北京市(85.8分)和成都市(85.5分)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640 (4).webp

关于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

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低空经济和太空经济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院,以及智能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和平与发展研究院,形成多学科、跨领域研究团队,从技术创新活力、市场开拓潜力、生态协同能力和政策赋能效力四个维度出发,设置了包含36项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全国58个城市的低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评估,全面刻画了各城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态势。

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研究团队提炼出当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多项典型特征:产学研协同创新效应显著,技术创新成为驱动力;标准体系建设加速推进但国际参与度不足;基础设施超前布局与产业配套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政策创新与场景应用呈现良性互动促进关系。

指数特别选取了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北京市的"创新主导型"模式、杭州市的"需求反哺型"模式以及成都市的"链合试点型"模式等。展现了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多元路径,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指数提出四大政策建议:实施全产业链支持策略,政府牵引完善市场化支持,全面提升产业协同生态效能;建立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双轮驱动机制,通过应用场景反哺研发创新;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与智能化升级,构建"核心枢纽+基层站点"的立体化服务网络;健全政策法规保障低空经济技术基建的安全底座,以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为中心优化空域动态管理机制。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L6b_c--KxvhNhUAR0nBxCA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浙江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名单
« 上一篇 03-31
文旅中国开展“最美低空文旅路线”征集活动
下一篇 »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