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发布,公开征求意见至5月22日

首页 地方资讯 正文

4月21日,广西省贺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贺州市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集围绕开拓低空应用场景、建设低空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形成低空装备产业链以及促进低空经济现代服务业发展四个内容,公众征集时间为2025年4月21日至5月22日,可通过以电子邮件形式反馈。

hz.png

文件原文如下


贺州市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决策部署,巩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实践成果,持续拓展新领域新赛道,推动贺州低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立足贺州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基础设施为保障、装备技术为支撑、试点示范为抓手、服务创新为突破、安全高效为目标,优化完善低空航行服务体系和能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低空经济产业外溢,打造有人机和无人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格局,初步成为低空应用前沿城市、无人机标准测试中心城市、航空运动热门城市、航空培训先进城市、低空服务示范城市。
——服务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低空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四张网”基本成型。建成直升机起降场地、垂直起降机场及起降场地20个以上,1个兼顾服务有人驾驶航空和无人驾驶航空的低空飞行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区内首个低空飞行器检测适航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低空经济生产体系、运营体系建设。
——低空应用场景丰富多元。打造10个以上典型应用场景,城市治理、生产作业等应用场景规模化发展,文旅消费、物流运输、应急医疗等应用场景商业化运行。
——低空经济产业亮点突出。催生骨干企业2家以上,引育产业链相关企业10家以上,建成特色化低空经济产业基地1个以上。低空装备研发制造、教育培训、科普研学等产业发展处于自治区前列。
——试点示范带动效应显著。力争成为引领全区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市,形成一批标杆应用服务方案,输出一批标准示范成果。

二、重点任务

(一)积极优化低空空域使用

1.落实低空空域分类划设
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释放更多可利用的低空空域资源。统筹全市低空空域使用需求,扩大无人机适飞空域,完成G、W类非管制空域划设,编制低空空域规划。服务低空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发展,研究在姑婆山足球体育基地、八步区莲塘片区等区域,择址划设测试试飞专用空域。服务旅游、巡检、物流、公共服务等应用场景开发,研究开辟贺州站—姑婆山足球体育基地—龙洞口驿站—姑婆山—里松云瑶谷温泉度假区、客家围屋—马鞍寨乡村旅游区—西溪森林温泉度假邨、西溪森林温泉度假邨—南乡金鸡坪、贺州站—黄姚古镇等低空航路航线。(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公安局)

2.加强低空空域协同管理
畅通与军民航、自治区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渠道,探索建立低空空域军、地、民协同管理运行理机制,推进低空空域资源动态释放、灵活转换等事项,优化低空空域和飞行审批程序,提高低空空域使用效率。探索制定低空空域使用、低空飞行相关规则,维护飞行安全、公共安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公安局)

3.建设综合监管服务平台
统筹建设市级低空飞行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兼顾管控与服务有人驾驶航空和无人驾驶航空,融入低空飞行数字底座,提供一站式基础服务和高品质定制服务。加强平台与贺州机场(拟建)空管系统、国家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UOM)、自治区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衔接,实时交换监管数据。加强与政务系统对接,满足低空监管需求,实现跨部门数据共用共享。(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委、工信局、行政审批局、公安局、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城市管理局、水利局,市气象局)

(二)大力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

1.建设检测适航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区位、气象等优势,争取行业主管部门和自治区支持,推动开展工业级无人机、eVTOL、飞行汽车等新型航空器的生产检测、应用测试、适航验证等技术服务,构建“大湾区研发、贺州生产认证、全国和东盟应用”创新合作模式,打造服务中南地区的低空飞行器检测适航公共服务平台。研究谋划姑婆山或八步区莲塘片区综合测试试飞基地等专业场地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科技局、国资委,八步区、平桂区人民政府,贺投集团)

2.强化试点示范作用
深化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在中大型无人机、城市空中交通(UAM)等领域探索成果输出。争取自治区支持,积极创建国家级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打造一批应用场景试点示范,推动贺州警用航空、低空文旅、低空+矿业、低空+农业、低空物流等纳入自治区应用场景创新清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文广旅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应急局、卫健委、投资促进局、邮政管理局,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全面开发多元应用场景

1.打造低空城市治理典范
深化警用航空建设,促进有人机和无人机在巡逻防控、反恐防暴、侦查抓捕、活动安保、日常执法等警航飞行领域的联合应用,铸造“南疆警鹰”国家级警航应急机动战队。鼓励各县(区)及相关部门深入挖掘本领域低空应用场景,培育开发拓展低空+应急管理、水利、电力、公路、生态环保、交通管理、国土测绘、安全巡查、监测执法、医疗救护等城市治理服务,运用低空优势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监测感知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统筹各部门需求,按照“共建共享、政府指导、社会化运作”模式,打造融合有人机和无人机应用的政务航空飞行服务队,促进跨部门、跨行业低空公共服务资源集成,统一标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打造低空城市治理应用典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公安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卫健委、水利局、交通运输局、城市管理局、住建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创建低空旅游场景创新地
发挥生态康养、世界长寿市、喀斯特地貌、古城古村等贺州文旅特色,采用飞艇、热气球、eVTOL等多类型低空飞行器为载体,开发低空旅游等改善型消费业态,打造“空中游贺州”旅游品牌。依托姑婆山、西溪森林温泉度假邨、里松云瑶谷温泉度假区、黄姚古镇、钟山水墨田园、富川龟石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旅游资源开发空中游览项目,结合生态康养休闲、民俗文化等主题打造若干低空游览精品路线,研究在桂江、贺江等水域合理开发水上低空文旅项目。拓展轻型运动飞机、滑翔伞、动力三角翼等群众性航空运动,以及体验飞行、无人机载人飞行体验、无人机景区实时VR、无人机机群表演、无人机民俗表演等多元消费活动。发挥区位优势,打造“自由飞”良好条件,挖掘大湾区飞行爱好者潜在市场。〔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体育局、发展改革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3.赋能生产作业效率提升
拓展无人机在矿业领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加强矿山三维影像航拍、矿山基地地表巡检、安全生产巡查、大面积尘埃处理等工业生产作业飞行,推动矿山绿色化、可持续发展。促进无人机在农作物种植、茶果种植中的规模化应用,加强无人机播种、无人机喷洒(撒)、病虫害防治、人工影响天气等农业生产作业飞行,全面推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加强对本地无人机企业生产作业服务扶持力度,加强对无人机生产作业飞行在生产一线的服务推广和技术指导。〔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应急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4.培育低空交通运输场景
结合物流运输需求,着力培育开发末端物流、支线物流和即时配送,鼓励医疗物资运输、应急物流等物流场景应用。结合路衍经济,探索构建“产地—高速服务区”“产地—火车站”等无人机物流专线,推动贺州高价值货物更快更好“走出去”。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低空配送”工程,通过“末端物流+支线物流”联运方式,实现黄金珠宝、电子产品、美妆服饰、农特产品等加速“直飞大湾区”。依托大型商圈、重要景点景区、重要产业园区,培育无人机外卖、无人机配送、定点索降取货,实现实时配送。探索载人市内空中交通新业态,发展以通用飞机、长航程eVTOL为主要载体的跨市短途运输载客业务,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市内重要交通枢纽与重要景点景区、高端酒店度假区等目的地之间的联系接驳,争取将更多游客“引进来”。〔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文广旅局、发展改革委、卫健委、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5.加强场景开发支持
面向全国公布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招引培育一批低空产品和服务优质供应商、低空经济头部企业,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政府采购服务,设立专项补贴、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有力支撑低空城市治理应用场景开发。鼓励企业在贺州探索形成低空应用场景标准化服务方案,并向自治区内乃至国内外市场扩大推广。依托低空运行场景,促进政企、校企、企企合作,发挥多方合力,研究低空运行规则、相关标准规范的编制。(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信局、财政局、投资促进局、市场监管局、国资委,市气象局,贺投集团、城投集团)

(四)有序完善低空服务保障体系

1.加快低空起降设施建设
服务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等业务开展,支持在八步区南乡镇金鸡顶、姑婆山足球体育基地、东融新区、园博园、钟山水墨田园、神仙湖、黄姚古镇等地利用现有场地建设航空营地、临时起降点、直升机起降场地、垂直起降场地(eVTOL场地);服务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业务开展,在贺州市人民医院、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起降场地。鼓励在公路养护站、公交场站、公共服务设施、建筑楼顶等有需求且满足建设条件的位置布局无人机自动机场,完善充换电等配套设施。〔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国资委、交通运输局、文广旅局、体育局、应急管理局、投资促进局、商务局,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管委、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2.完善贺州机场低空经济功能
在贺州机场项目前期阶段同步规划预留通用飞机所需停机坪、机位、机库等设施,预留无人机物流货站及能源供给、维修等设施,夯实贺州机场民航运输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基础设施。规划贺州机场飞行区至临空经济区低空制造功能区的联络道,满足航空器制造企业“生产—测试—出厂—运营”端到端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平桂区人民政府,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城投集团)

3.构建低空智联网
充分利用通信运营商基础设施、地方气象站,基于低空飞行监视通信和气象信息服务需求,增设5G及5G-A通信基站、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地面站、北斗地面增强站、气象观测站等设施。探索北斗数据链、卫星互联网、无人机远程识别等新技术融合应用,研究低空智能基础设施布局,逐步搭建集通信、导航、监视、气象为一体的低空数字智联网,实现对低空飞行活动主要区域的实时监控和高效服务。〔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市气象局、通管办,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管委,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加快集聚低空经济新兴产业

1.建设通航教育培训基地
以需求为引领,加强复合型低空经济专业人才培养,布局有人驾驶航空器和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专业人才全体系培训业务。鼓励贺州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等院校增设无人机相关专业。拓展航空应急救援、航空医疗救护、植保无人机飞手等职业技能培训。深化警用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将贺州警用无人机实战培训基地打造成自治区乃至中南地区的警航培训基地,争创全国性警用无人机培训示范基地。深化退役军人无人机培训及就业示范项目,支持无人机培训机构强化政企合作,面向中南地区畅通社会民众和退役军人无人机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渠道,持续输出优质无人机技能人才。(责任单位:市公安局、教育局、退役军人局、人社局)

2.拓展低空科普研学
促进低空经济与文旅休闲、体育运动、赛事活动、养生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低空科普研学活动,促进航空文化传播推广。推进建设贺州警航、贺州航空科普教育暨产业基地等一批低空科普研学基地项目建设,开发实景化、沉浸式科普研学特色产品,提高互动性和趣味性,吸引飞行爱好者。在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谋划建设航空科普基地,开展面向全社会的航空教育、科普、研学等活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公安局、文旅广局、商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气象局,市科协,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

3.做优低空经济制造业
加强产业链图谱梳理和分析,以应用场景开发带动制造业落地,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智慧交通等关键要素,支持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加大优质项目招引力度。瞄准和引入工业级无人机、eVTOL、飞行汽车等具备潜力的整机研发制造项目,带动飞控系统、电推进系统、传感器、元器件、软件系统开发等关键核心链上企业集聚。争取与广州、深圳、成都等低空装备研发能力领先的地区开展产业协作,促进低空经济科研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科技局、投资促进局,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管委、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

4.打造产业集聚区
支持现有无人机起降场地改扩建为集“无人机销售—试飞交付—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无人机4S店”。在姑婆山或八步区莲塘片区选址布局综合测试试飞基地,集聚航空器测试试飞业态。依托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无人机物流港,规划低空经济产业园,拓展低空装备设计、生产、试飞、检验检测、维修、培训等功能。围绕贺州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布局无人机和通用飞机研发制造、低空运营与应用、低空航空器维修翻新改装、飞行培训等产业,构建民航运输与低空经济协同发展创新模式。积极创新“低空+”形式,引入低空经济商业综合体。鼓励各县(区)、龙头骨干企业根据发展需求,建设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运营保障等多元业态的低空经济产业特色基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财政局、投资促进局,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市低空经济发展专班引导作用,优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低空经济培育发展和保障监管工作,研究重大政策和事项,推进“四张网”、检测适航公共服务平台等公用设施建设。各县(区)要因地制宜,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国资平台主动担当作为,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整合相关资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责任单位:市低空经济发展专班成员单位,城投集团、贺投集团,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完善要素保障。争取自治区级国资平台支持,探索设立低空经济发展专项基金。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低空经济发展。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信贷、资金供给力度。加强土地保障,对低空产业研发制造、起降场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等领域重点项目予以用地保障。组建产业协会、市级低空经济发展专家库,加强产业发展智力支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国资委,国家金融监管局贺州分局)

(三)优化政策支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大对低空经济相关项目的资金投入,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资金等,组织编制低空经济招商引资措施等政策,加快完善低空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和制度体系,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有章可循、规范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投资促进局)

(四)加强精准招商。梳理产业链图谱,针对性引进低空运营、组装制造、检测认证、教育培训等产业链环节优质项目和企业。做好低空经济推介和应用场景展示,通过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参加行业展会等方式,扩大低空经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本关注。(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科技局,市融媒体中心)

(五)深化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原则,构建军方、应急管理、民航、公安等部门参与的低空安全监管联合机制,强化安全监管职能落实。加强对低空空域的监管力度,在重点区域建设电子围栏等无人机反制、电子对抗装备,与敏感设施、危险源保持安全间距,全面提升低空安全防护能力。加强低空经济政策的宣传与推介,普及航空知识和文化,加强飞行安全宣传,提升公众认知度和低空安全防护意识。(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应急局,市科协,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贺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内容来自网络,无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4.27·南京·低空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主题沙龙
« 上一篇 04-24
重庆将发放3000万元低空飞行消费券
下一篇 » 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