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开展低空飞行和产业发展。”记者12月9日从成都市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开展低空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成都成为全国首个气象赋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将进一步提升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性,拓展低空经济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
“目前,成都正在创建全国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和国家级低空经济综合示范区,低空气象服务保障至关重要。”据介绍,2024年年初,《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用好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成果,激活通用航空、工业无人机等产业优势,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此后,成都又出台多个专项规划或政策,支持发展低空经济。目前,围绕“低空 交通”“低空 物流”“低空 文旅”“低空 应急”等领域,成都形成低空应用场景12个、开通航线67条,投入使用了国内首个阶梯式低空空域。
“成都市垂直气候差异显著为低空经济飞行应用场景带来了挑战,需要更加精准的低空垂直气象探测和更加精细化的高频次、智能化、集约化气象服务。”成都市气象台台长张驹告诉记者,成都已初步构建立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网,建成各类气象观测站771套、天气雷达23部,为相关部门提供卫星、雷达、地面观测、预报预警等20类气象数据资源。建立了成都区域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实现24小时预报时空分辨率1小时、1公里。建立了人工智能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模型,0—2小时预报时间分辨率达10分钟、1公里。
除了硬件建设,成都气象部门还有一系列举措。成都市气象局局长谭畅表示,市气象局加快构建“一机制、一底座、两平台、四场景”的低空经济气象保障模式,其中,“一机制”即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合作共赢”的低空气象保障机制,目前已融入成都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低空服务保障体系、低空综合监管平台等建设,立项低空气象服务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
“一底座”为构建智能化、集约化、标准化的低空气象数字底座,建成低空气象监测网、数据网和服务网,基本实现气象实时数据产品、预报预警网格产品与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的技术和数据融入。
“两平台”即联合市口岸物流办筹建全国首个低空气象台、联合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筹建低空气象实验室。
“四场景”即推进通航短途载人运输、无人机物流配送、低空公共服务应用、低空文体旅游等应用场景气象服务,建设低空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建成通航淮州机场、天府新区培训基地、龙泉驿区无人机医疗物流配送气象监测示范点。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静宇)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内容来自网络,无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