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大会精神,顺应航空产业发展、国防事业建设和国家战略需要,系统构建产教、军民“两融合”,校企、校地“两合作”的办学机制,通过“建体系、搭平台、定标准、做服务”举措,有效增强学校服务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
一、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同步。对接低空经济产业链和部队空地勤岗位群的要求,开办无人机应用技术、通用航空器维修、航空复合材料成型和定翼机驾驶技术等低空经济紧密相关专业,建成国家“双高”A档专业群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省级“双高”A档专业群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覆盖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运用及服务等类别,为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15000余名低空制造、运营、服务、保障类人才。
二是教育改革与职教发展适应。立足航空装备制造产业链及技术链发展,建设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联合其他学校、企业在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筹建无人机系统应用技术专业6个。聚焦航空航天装备领域的智能制造及“无人机+/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前沿,牵头建设一流专业核心课程、配套建设优质教材和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
三是人才培养与链主单位共育。校企共制人才培养方案,共搭“教学-科研-实训-生产”立体互动架构,共组总师名师领衔的科教融合团队,共编契合产业、军队岗位的新形态系列教材。毕业生成为无人机生产营运的骨干力量,“翼龙”无人机装试与海外技术服务团队中学校毕业生占比超过80%。定向培养空军、海军和武警部队的无人机应用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和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军士。
二、搭建科教融汇平台,加快促进产业升级
一是产教融合共推组织和平台建设。搭建产教融合组织,成立无人机产业学院,配合组建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协会、四川省无人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相关专精特新企业共建无人机应用技术研究院、成都市无人机适航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无人机航空遥感数据处理联合实验室,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空天地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形成全产业链的创新服务平台。
二是校企合作共促科研和成果转化。共建技术攻关团队,强化技术研发能力,在无人机智能自主与智能指控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和无人机测试技术上重点发力,形成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专利,促进四川省无人机产业的技术提升,在相关领域授权发明专利3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20余项。
三、制定行业规范标准,前瞻引领产业趋势
一是创建人才培养标准。对接不同层次职业人才标准,梳理分析素质、知识、能力构成,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规范,主持制(修)订完成教育部航空装备类专业目录及专业教学标准7个。
二是制定行业发展规范。编制无人机服务地方标准5项、团体标准8项。参加应急管理部《应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规定》起草工作,制定森林草原火灾视频监控技术规范、中小型无人机试飞验证基地系列团体标准。合作开展“翼龙系列无人机维修人员执照体系和培训资源开发”“翼龙无人机适航体系开发”等项目。
三是参与无人机国际准则。站在无人机行业发展的最前沿,作为主要成员方,组织参与制定IEEE P1936.1(无人机应用框架标准)、IEEE P1937.1(有效载荷装置接口要求和性能特性标准)、IEEE P1939.1(低空空域框架标准)、IEEE P1937.3(基于BDS短报文机制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数据传输标准)等四项无人机全球标准。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内容来自网络,无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