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目前,低空经济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下,正在迎来爆发式发展。近日,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中心联合武汉市测绘研究院,聚焦无人机低空产业科技赋能,积极研究探讨了无人机在建筑施工监管方面的应用,启动了工地巡查试点工作,创新监管手段,将无人机与文明施工巡查工作结合,提升监管成效。
相比于传统人工巡查,无人机巡查具有空间广泛覆盖、时间自主机动、调度远程灵活、巡查视野广阔、成果时效性强等特点。市测绘院研发的“城市智眼”低空遥感监测系统,目前已在全市中心城区、开发区以及各新城区城关镇部署50台无人机场,单个机场服务半径约4公里,每天一架无人机可进行约20余架次的巡检工作。开展“城市智眼”+工地文明施工监管,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深度赋能全市房建工程高质量监管。
“城市智眼”低空无人机控制系统
“以前的人工巡查效率偏低还容易‘打草惊蛇’,现在用无人机进行巡查,就像给监管工作提供了全新视角,构建了‘天上看、空中拍、地上巡’的‘天空地’一体化监管体系,让巡查做到无死角、全覆盖。无人机巡查中能快速锁定目标并回传实时图像及数据,提高检查效率和精准度,监督员在办公室就能实时看到现场的真实情况” 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无人机的应用,既使巡查更“精准全面”,提升监管成效,又能“无感式”巡查,减轻扰企负担。本次在江岸区、洪山区启动文明施工无人机巡查,试飞了3个项目,发现场内非施工区域裸土覆盖不全等5个问题,立即向责任区下发督办单要求督促项目整改,项目当天整改完成。从发现问题到完成整改,实现了一天内迅速闭环,避免问题久留造成隐患。
文明施工无人机巡查洪山区某项目
下一步, 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中心将继续与市测绘院深度融合,扩展无人机在安全监管中的应用,推进“智慧工地”建设,不断创新监管手段,让工程监管越来越“耳聪目明”。同时,将规划许可批后监管与在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相结合,以“一次巡查,多重监管”为目标,实现巡查资源共享与监管效能升级,全面提升城市建设规范性和安全性。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内容来自网络,无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