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刊背景
随着“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低空空域已成为物流配送、旅游观光、城市管理(包括应急救援、城市安防、电力巡检等)、城市空中交通、应急响应等领域的重要战略资源。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飞行汽车等新型低空运载工具的广泛应用,对低空环境感知和低空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低空智能感知技术涵盖低空环境多源感知与建模、低空自主导航与决策控制、低空空域管理、群体智能与协同感知等关键方向,是保障低空飞行安全、提升运行效率、实现规模化应用的核心。
当前,低空智能感知技术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复杂/动态环境下感知能力、多传感器协同能力、异构数据融合效率、极端天气或电磁干扰下鲁棒性等亟待提升,进而导致低空安全仍然存在短板。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边缘计算、5G/6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为低空智能感知技术发展以提供了新路径,对于提升低空安全至关重要。
鉴于此,为促进该领域的前沿探索与交叉融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拟推出“低空智能感知与安全技术——低空经济”为主题的专刊(2025年正刊,EI收录),征集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推动理论创新、技术落地和应用推广。热忱欢迎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交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并关注此专刊的出版。
执行主编
王 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负责人,空天电子信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空天电子信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华北地区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联席会主任,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等。主要从事通信感知一体化、毫米波雷达、软件无线电、FPGA实时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973课题等70余项,发表论文120篇(SCI收录30篇),获批发明专利31项。
罗喜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成员。研究方向为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空中交通UAM/AAM、城市低空空域无人机高密度运行、民航信息安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项目、民航局科研、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浙江省尖兵计划、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30余项,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2项,软件著作权16项;编著了《民航广域信息管理技术》教材,参与编写了北京市精品教材《现代空中交通管理》和《低空空域监视与通用航空管理》;作为主笔撰写了中国民航空管SWIM技术政策、民航空管行业标准《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部级奖2项。
余 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A类项目,致力于无人飞行器仿生自主导航与安全控制等研究工作,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发表 SCI 论文 70 余篇,出版专著 1 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5 项。研究成果服务于我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无人机多个型号研制任务。曾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中国传感器大赛特等奖、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等。现担任航空学报(中/英版)、宇航学报青年编委、3个国际学术期刊编委、IEEE 空中机器人与无人机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等学术兼职。
胡海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省级创新联合体副理事长、省级产业集群专家团成员。研究工作涉及智能感知、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相关成果已应用于智能民航、智慧交通、智慧社会治理等领域。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B类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计划)项目、浙江省“尖兵”计划项目等。近年来,已在IEEE TPAMI、TIP、TCSVT、TMM、TGRS等重要国际期刊和ICML、AAAI、IJCAI等著名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美国和中国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征稿范围
本专刊聚焦低空智能感知技术的理论突破、技术革新与应用实践,涵盖(但不限于)以下研究方向:
1.低空环境多源感知与建模
- 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多源异构数据融合
- 动静态目标(无人机、鸟类、气球等)检测与跟踪
2.低空自主导航与决策控制
- 动态避障路径规划与实时决策算法
- 人机协同下的意图理解与交互策略
3.低空空域管理技术
- 有人-无人航空器协同管理
- 低空交通流量感知与调度
4.标准体系与安全治理
- 智能感知系统的适航认证与标准化
- 复杂场景下的态势感知与风险评估
5.智能感知算法与系统设计
- 模型轻量化边缘部署
- 群体智能与协同感知
6.典型应用场景实践
- 城市空中交通(UAM)的感知-规划-控制
- 无人机物流配送中的末端精准感知
- 灾害救援中的低空快速响应系统
投稿要求
1.组稿方式
向全国范围内相关研究单位组稿,并由编辑部按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的审稿流程组织审稿,最终录用的稿件以专刊形式刊登,2025年正刊,EI收录。
2.投稿地址
https://bhxb.buaa.edu.cn/bhzk/
3.截至日期
2025年6月30日
4.论文要求
投稿论文请参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论文模板格式,信息完整,内容详实,且无泄密内容。投稿论文需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过,且也不在其他刊物或会议的审稿过程中,不存在一稿多投现象;保证投稿文章的合法性(无抄袭、剽窃、侵权等不良行为)。其他事项请参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联系方式】
责任编辑:
张嵘, 电话:010-82316698
征稿负责人:
胡海苗,电话:010-82316301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内容来自网络,无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